白面做成的花鳥蟲魚、十二生肖、圓形神盤等造型的花饃,一花一木,一鳥一獸,無不寄托著人們的美好心愿和祝福。1月22日,家住建設街道凌達社區、60歲的李鳳香一大早便起床開始揉面蒸饃。經過3個多小時的忙活,五十多個熱氣騰騰的花饃出鍋了。正在家中過寒假的孫子、孫女看到奶奶蒸的各式各樣的花饃,又稀奇又羨慕……
□文/圖本報記者耿榮榮
花饃代替中秋月餅
李鳳香出生于甘肅武威,她是從小看著母親做花饃長大的?!靶〉臅r候家里窮,每年中秋節,婦女們便早早地發好面,蒸一鍋花饃當月餅。孩子們一年到頭也盼著能在這一天吃到香噴噴的花饃?!崩铠P香告訴記者,他們家里有兄弟姐妹七個人,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,地域環境惡劣,小時候家里的條件也不是很好,常年以包谷面為主,很少吃到白面,除非是春節或中秋節時,每人才能夠分到一個白面蒸的花饃。
花饃祭祀、獻禮和賜福的習俗,自始至終貫穿在甘肅民間,如祭祀神靈先祖、辦婚喪、祝壽、過生日、滿月、逢年過節與大興農事等。在李鳳香的記憶里,家里做的花饃主要以十二生肖造型為主,還有做成花鳥蟲魚造型的。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神盤花饃,那是一種像圓盤大小的花饃,圓盤中間捏塑有各種動物、吉祥圖案,大家認為它有避邪、驅災納福的作用。
“每個人根據出生屬相的不同分到相應屬相的花饃,孩子們拿到花饃后,先吃耳朵、嘴巴,再吃尾巴,一點一點地吃進肚里,那個過程別提有多高興了?!袄铠P香說,每年中秋節這一天,全家人都會圍坐在院子里的小木桌邊上,桌子上除了擺放西瓜、葡萄、梨等幾樣水果外,最重要的便是擺一盤花饃了,這也是過節的象征。她所在的村子里,每家每戶都會在當天蒸制花饃,即使到了現在,各式各樣的月餅也沒能搶占花饃的風頭,花饃依然會出現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中。
數道工序蒸制花饃
蒸花饃,需要用筋道的白面,通過溫水和面、發酵、揉面、捏造型、蒸制、著色等數道工序。頭一天晚上,李鳳香便開始準備蒸饃。她早早和好一盆白面,放在溫暖的廚房里發酵,俗稱醒面。次日一大早吃過飯,收拾完家務,李鳳香便馬不停蹄地蒸饃了。正在放寒假的孫子孫女圍在廚房里不肯出去,一定要見識見識奶奶是如何做花饃的。
醒好的一團白面,被李鳳香一雙粗糙、有力的手“翻來覆去”地揉著。李鳳香說,要揉到面團的表面光滑泛亮,才可以捏造型。捏造型是最有意思的一個步驟,老虎、白兔、綿羊、猴子……切成條的白面在李鳳香的手里瞬間變出了“花樣”。為了讓各種動物的造型更加逼真,李鳳香還找來紅豆、紅棗等,充當眼睛、嘴巴等部位。當天,李鳳香制作了十二生肖、花鳥蟲魚等各種造型的花饃五十余個。捏好造型的花饃放進鍋里蒸制三四十分鐘后,便熱氣騰騰地出鍋了。李鳳香將花饃放在案板上放涼后,開始進行最后一道工序——著色。
“在我們老家,逢年過節吃花饃是一種風俗習慣,延續了上百年,凡是姑娘、媳婦都必須要學會做花饃的手藝?!崩铠P香說。當天,因為家里沒有給花饃著色的食用染料,她只好用孫女的水彩筆代替。她有點遺憾地說,吃的時候只能把花饃上面著色的表皮撕掉,如果能買到五顏六色的食用染料,就不用撕,而且做出來的花饃會更加漂亮,更加誘發食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