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形花饃
。
展示制作好的花饃。
制作面塑有繁瑣的工序。
用面塑制作的人
物
畫
像
。
制作的面塑作品。
面塑,俗稱面花、禮饃、花糕、捏面人,是民間傳統藝術之一,以糯米面為主料,調成不同色彩,用手和簡單工具,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。
客廳內擺著各種各樣的面塑作品,有活靈活現的龍鳳瑞獸、嬌艷欲滴的牡丹、昂首挺胸的大公雞、婀娜多姿的仕女、威武的關公……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。陳月英正在忙著趕制花饃,只見普通的面團在她手里經過揉、捏之后,再用工具勾勒一下,一朵盛開的牡丹呈現出來。
每逢結婚、祝壽、過年等重大節慶,當地農村都有蒸花饃的習俗。除了食用之外,還蘊含了祈福運、求平安等吉祥寓意。陳月英的母親心靈手巧,特別擅長做花饃,在十里八鄉小有名氣,很多村民都前來找她母親做花饃。受母親的熏陶,她從小就跟著學做面藝,久而久之也掌握了這門技藝。
“花饃制作工序看起來比較簡單,但要做好也是件費心費力的事,需要經過調引子、和面、發酵、塑形、蒸制、上色、點綴等十多道工序。 ”陳月英說,醒饃時,要掌握好時間和溫度,確保不變形、不干裂、濕潤光滑;蒸制時要控制好火候,蒸出的花饃才能熟透而又不變形、不起泡?;x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點綴,也是花饃制作最關鍵的環節。只用一些簡單的小工具,經過搟、剪、搓、壓、印等,制作出鴛鴦、花卉、囍字和元寶等,再用竹簽連接起來,一個精致的花饃才算制作完成。